简介

       安庆是万里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第一个城市,旧称怀宁,别称宜城。自古被人称为:文化之邦、戏剧之乡、禅宗圣地、安徽之源。从清乾隆年间一直到1949年,一直是安徽省省会。
      安庆人杰地灵,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-“桐城派”统治文坛200余年;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、京剧鼻祖程长庚、章回小说家张恨水、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、两弹元勋邓稼先、杂技皇后夏菊花等都诞生于此。
      安庆境内遍布名山秀水、人文古迹,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,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等。 其中,安庆的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,有“过了安庆不看塔”之说。

文化

戏曲文化
一、黄梅戏发展地
    黄梅戏源于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,经宋代民歌的发展,元代杂剧的影响,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。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。 
    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,发展于安徽安庆地区。在黄梅戏发展史上,安徽安庆市宿松县有十几项第一。如:1、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。从明代中叶,宿松人就开始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;2、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戏台楹联。清代道光年间,当地人把《送香茶》、《西楼会》等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;3、第一个进行“官方公演”。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,比《黄梅县志》记载的“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”早81年;4、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,1921年出版的《宿松县志》中,第一次正式记载了“黄梅戏”这个名称。

   黄梅戏的特点及重要曲目:
黄梅戏  天仙配   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,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。花腔以演小戏为主,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,多用"衬词"如"呼舍"、"喂却"之类。有“夫妻观灯”、“蓝桥会”、“打猪草”等;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,常用于大段叙述,抒情,听起来委婉悠扬,有“梁祝”、“天仙配”等。
    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,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,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。严风英是黄梅戏著名演员,真正唱活黄梅戏,代表作《天仙配》。

三、徽剧
    徽剧起源于安庆。早在明代,徽班就以精湛的演技而蜚声民间,清代徽班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优点,不断丰富本身的声腔和表演形式,声腔、音韵、剧目等方面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。四大徽班相继进京,受到了广泛欢迎,开创了徽班全盛的局面,并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京剧。徽剧从兴起到形成京剧的过程中,涌现出高朗亭、郝天秀、程长庚等一大批安庆籍优秀演员。

四、桐城派
    安庆地灵人杰,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-“桐城派”统治文坛200余年;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、京剧鼻祖程长庚、章回小说家张恨水、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、两弹元勋邓稼先安庆不仅有修久的历史,灿烂的文化,而且境内遍布名山秀水、名胜古迹。
    推荐景点:桐城派陈列馆

最佳旅游时间

      春夏秋三季皆宜,秋季最佳。

      安庆地处长江北岸,四季分明,雨热同期,年平均气温约为16℃。安庆春季多雨,出门要常备雨伞;夏日艳阳高照,年平均极端高温约为37℃,遮阳伞和防晒霜必不可少;秋季多晴朗天气,气温适宜,11月初会举办黄梅戏艺术节,最适合出游;冬季虽霜雪稀少,但年平均极端低温约为-7℃,仍要注意保暖。